平安!今天請您分享的是出自礙鄉或愛錢集團撰述,但是謬誤百出的<九芎林里社真官伯公>介紹文字。
三十年來,他們在牛頭鎮長和馬面縣長疼愛下,總攬美濃境內大小長短文史撰述,但是,從1500頁的美濃鎮志-200頁的龍肚莊志和大小路牌的介紹,不但錯誤百出,甚至掛一漏萬!
因為他們是以每天上班八小時的國中小學老師為主力,非但缺乏基本的史學素養,更不敢沿街挨戶進行鄉野調查,只能以訛傳訛敍述地方文史,結果當然是美濃人口中的見眾勿得,只好在土地伯公成道忌日儀式上高唱客家山歌了!
真的是丟你老母嘿呀!
平安!今天請您分享的是出自礙鄉或愛錢集團撰述,但是謬誤百出的<九芎林里社真官伯公>介紹文字。
三十年來,他們在牛頭鎮長和馬面縣長疼愛下,總攬美濃境內大小長短文史撰述,但是,從1500頁的美濃鎮志-200頁的龍肚莊志和大小路牌的介紹,不但錯誤百出,甚至掛一漏萬!
因為他們是以每天上班八小時的國中小學老師為主力,非但缺乏基本的史學素養,更不敢沿街挨戶進行鄉野調查,只能以訛傳訛敍述地方文史,結果當然是美濃人口中的見眾勿得,只好在土地伯公成道忌日儀式上高唱客家山歌了!
真的是丟你老母嘿呀!
不可免俗地畢業紀念冊首頁,通常就是校長玉照,大屯子國民學校第七任(七代)校長是小川博,小川博是福井縣土反井郡長畝村長畝 (今坂井市立長畝小学校、福井県坂井市丸岡町松川にある公立小学校附近) 人,1942(昭和17)年接任大屯子國民學校校長,這可算是他在大屯子國民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
照片黑板上寫著周番自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可知為拍攝日為1942年底,黑板上右邊還寫著新年賀典在早上九點半開始。
校長臉上有當時日本人最流行的小方塊鬍:在人中的地方,留了一小撮黑鬍子。日本人推崇這種鬍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好打理,更衛生,所以這種鬍子也被叫做「衛生胡」。
在校長的右方插有大屯子國民學校校旗,可惜看不出來校旗的圖樣。
平安!昨天遇上兩件讓人感慨萬千的事情:
1.文史三脚貓說,<農曆八月二日昰土地伯公第二個生日,祂一年有二個生日,所以鬍子長得特別快>,這個人應該是不識字兼無衛生的狗屎蛋吧?
2.美濃區廣林里的<八月二日伯公生日>,其實是成道忌辰,向例是在大坑河畔的開基福德祠舉行祭拜,但是今年卻被礙鄉集團申請補助並且改在深山林內的夾河福德祠辦理,非但沒有邀請開基伯公參加盛會,開基福德祠有關人員似乎也不甘示弱,自己弄了2桌在伯公壇前自娛,還請布袋戲班共襄盛舉。
平安!今天的工作有三:1送書,2回老家和老媽媽閒聊,3參加九芎林莊福德正神土地伯公祭典。
跟據台灣農民曆和中國道教諸神等書記載,農曆二月二日是福德正神誕辰,八月十五日是祂的成道忌日,但是高屏地區客家人却獨樹一幟的選在八月二日辦理。很值得探索的民俗話題吧?
敬祝伯公快樂,您也平安健康幸福美滿!
早安平安!昨天是農曆七月尾日,掌管幽冥世界的地藏王菩薩佛辰。
我先到郵局寄出十月份最後一批稿子,再去電信局換新手機。
今天請您分享的是從前農村鄉野農曆七月沿街懸掛的<普度陰光>燈盞火,用意應該是照亮當年還沒有安裝路燈的鄉間小路,以便好兄弟姐妹夜間行走,重要性應該是比燈篙(天燈竹)和水燈更重要。
可惜農村進步以後,莊廟辦理公普時仍然可見燈篙和水燈,却下容易見到普度陰光的燈盞火了。
畢業典禮在昭和18年3月,為大屯子國民學校第17屆畢業生,這群學生約出生於1931(民國20)年前後,如今還在世的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不知還有多少人在?
昭和18年即為西元1943(民國32)年,當時為二戰末期,物資極為吃緊,但大屯子國民學校仍然製作精緻的修了記念帖,修了記念帖即是畢業記念冊,可見校長治學用心非同一般。
畢業典禮在昭和18年3月,為大屯子國民學校第17屆畢業生,這群學生約出生於1931(民國20)年前後,如今還在世的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不知還有多少人在。
這本修了記念帖是由一新寫場(寫場即為現在的照相館)製作,一新寫場位於虎尾郡虎尾街41號。
照片在1963(民國52)年7月,地點在溪州鄉成功國小第十八屆畢業照,那時還沒有國民中學,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就要進入社會工作。照片提供者彭珠里女士在畢業後就開始從事農業耕種,1971(民國60)年結婚。
溪州鄉「成功國小」原名「下霸公學校」或「下霸國民學校」,校名源自當地村名「下霸」,1921(大正、民國10)年4月24日溪州公學校分設下霸分教場(成功國小前身)。1927(昭和2、民國16)年4月1日下霸分教場獨立為下霸公學校。但台語叫「ㄟ霸」,感覺人民很「霸道、霸氣」,國民政府來台,村名犯大忌,1955(民國44)年「下霸村」更名為「成功村」,「下霸國民學校」也更名為「成功國民學校」。
下霸是臺灣彰化縣溪州鄉的一個地名,位於該鄉北部偏東。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稱為「下霸庄」,隸屬於東螺東堡。該庄東北與北斗庄為鄰,東南與下水埔庄為鄰,西南邊為過溪仔庄,西北邊為西畔庄。
照片約在民國65年前後,地點在林內鄉烏塗村,大概是最後一代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家長在田裏勞動,也把孩子帶在身邊,插隻雨傘遮陽,放個洋娃娃給孩子玩,大概就是當時最頂級的配置了!
農村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中,就隨著媽媽在田裏吸收日月菁華,出生後,隨著家長在田裏勞動時,孩子也帶在身邊方便看顧,孩子就在田裏玩耍長大,可說吃喝玩樂都在田裏。
早安平安!今天請您分享的是美濃區最偏遠角落的廣林里雙溪與六秀溪交會處的夾(甲)河伯公,是半個世紀以前上山打林種竹筍種樹薯的人,感謝土地賜福賜財(因此附祀財神爺)而立石祀神的所在。
由於山產已經沒落,加上地理位置偏僻,從來沒有舉辦人神同歡的祭祀宴客。
但因在附近種植愛玉的廣林社區總幹事溫文相發起,大家決定9月16日農曆8月2日陳牲設醴祭拜鄰近幾尊土地伯公,並在慈惠指南宮舊址廣場設宴,破天荒的第一次!
身心障礙者最好心靈重建的舵手,在社團法人雲林縣愛無礙協會前理事長陳明瑟及協會志工蔡玉鳳老師、郭季華老師等帶領下,興安社區銀髮族及社區志工們共同運動學習加分享,健康歡喜又快樂的早上。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或是身體有些退化的人,總會覺得自己老了、沒有用了、不想動一動,這樣更讓心情鬱悶,造成惡性循環。
這張照片約在民國55年前後,地點在竹南鎮水稻田,圖中的六名少年(四女二男)都是彰化縣溪洲鄉人,四女是姐妹伴,結伴從事插秧活。
插秧隊的成員不固定,隨著業主需求和仲介(包頭)而定,但好姐妹總會結伴而行,插秧隊工作從屏東開始,一路往北,經台南、嘉雲、彰化、台中,北至竹南而止。此時屏東稻米即將收割,新的一輪工作又將開始,而有的人則變成收割隊的成員。
插秧隊成員都會自己帶上順手的工具:秧船與秧篙,搭上火車前往目的地。
秧船就是照片腳前方的那像小船的器物,在插秧時,把秧苗盛裝在秧船中,一邊插秧一邊移動秧船,在人工插秧的年代裡可以省下不少的工作時間,對於植秧作業來說也顯得更加便利。
身心礙障者總不知要如何表達情感,但透過歌舞可以自然而然地抒發情感,今天(9月6日)婷淯老師帶學員邊舞邊唱「你若歡喜你要講什麼?」
隨著婷淯老師的引導,學員慢慢地跟上音樂的旋律,原本只是恣意扭動肢體,變成嫚妙的舞姿。
周三早上斗南田徑場外,社團法人雲林縣愛無礙協會和斗南希望工場的學員隨著樂音響起,大伙就情緒奔馳,手腳主動地舞動起來,盡情展現自我。
每個人各自一套,會場顯得如此零亂,在婷淯老師有意思的帶動下,安定每個人的情緒,透過樂音引導學員專注力與反應,促進定向感(空間、時間),讓動作與音樂結合,唱和如一,達到身心協調。
午飯時間,二位社團法人雲林縣愛無礙協會志工看到辦公室堆滿要發放給長者者的物資,二話不說馬上落人來整理分裝,二位志工還沒吃完午飯,家榕就帶了二位小幫手來協助,還帶飲料請大家喝。
有義工可以作,就是最幸福的事了,每個人臉上都堆滿著笑容。人多好辦事,還不到一個半小時,40份要發放物資就分裝整理完成,辦公室也整理完成。
吉芳大哥結緣來的物資還來及整理,堆滿著社團法人雲林縣愛無礙協會辦公室,這些物資將於9月1日到西螺發放40份物資給長青長者,歡迎大家一起共襄勝舉。
輪椅症候群第一大症候,最嚴重就是褥瘡,得了是褥瘡你就全家受苦受難。
我們很多業務人員到家屬家裡去拜訪,要修輪椅,敲敲門,公寓的門打開了,第一口呼吸,啊!完蛋,裡邊有人褥瘡。
為什麼會得褥瘡,各位都知道壓力、濕度、剪力,就這三個字,我們讓我們的屁股,在那兩三吋裡面的那個皮膚,不停的給你那麼大的壓力,不
輪椅過寬可能會導致下肢變形、歪斜或攣縮等問題。
椅面太寬的輪椅,會讓人坐起來後,身體容易東倒西歪,尤其是身體姿勢控制耐力較差的人,坐久了,可能就往一側倒了。
太寬的輪椅會讓你離兩側的扶手比較遠,會導致雙手肘沒有辦法自然垂放在扶手上,再加上如果是大輪的自推輪,因為離輪子太遠,推行時也不好用力。
8月11日雲林縣愛無礙協會假虎尾糖廠第三公差宿舍辦理「112人權公約身心障礙者行動平權講座」,主講人為康揚集團董事長兼創始人陳英俊,分享其30 年裡中,豐富行動不便者的生活理念設計和製造;輪椅、代步車和枴杖,使行動不便人士能夠過上最獨立自主的生活的經驗。
林內有小台北之稱,指的不它的繁華與便利,而是物價和台北差不多高,從台中移居到烏塗的民居也很訝異,為什麼農村地區反而物價比都巿還高。
隨著農村人口不斷減少,加上外食方便,開伙的家庭更是不斷下降,在烏塗庄賣豬肉的阿琴大姊,賣豬肉數十年,決定不賣ㄚ啦!
阿琴大姊表示,其實早就沒有賺錢,這幾年平時其實已經沒有生意,都是年節時才有生意,難得外地的子孫回來,總要煮一回好吃的溫體豬肉,或是祭拜神明祖先才買個豬肉。
正心里樂活據點「大家一起來寫自己的小家譜」第一階段活動已經完成,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後勤支援,讓課程內容得以完善,正心里樂活據點理事長賴瑪玲頒發小家譜相片書給學員,學員拿到小家譜相片書時都很感動,涵蘊了多少自己和義工們的努力的心血,帶著滿足的笑靨,大聲讚許:「印出來的比原本的照片還美」。以後也不用擔心,後代子孫找不到先人的資料了,從自己開始,把家族的資料訊息傳下去!
第一階段活動超過三個月,在義工的協助下學員們慢慢地使用電腦、學習找資料、學習輸入資料、學習排版,從陌生到熟悉,漸漸地熟悉整個作業流程,並開始有排版的概念。每一分的進步,都是一次又一次努力來的!
樂活據點照服員鈺涵是大家的好幫手,總是協助大家佈置場地,協助排除學員困難,現在有新學員江姐姐剛來學習,老學員鄭素芳也升格可以當助手,雖然很多內容已經記不清楚了,為了要協助新學員,讓學習更有附加價值,又重新復習一次,正所謂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