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雲林縣愛無礙協會假虎尾糖廠第三公差宿舍辦理「112人權公約身心障礙者行動平權講座」,主講人為康揚集團董事長兼創始人陳英俊,分享其30 年裡中,豐富行動不便者的生活理念設計和製造;輪椅、代步車和枴杖,使行動不便人士能夠過上最獨立自主的生活的經驗。
主要概念的二點:一身礙者要對自己好一點,選台適合自己的行動輔具;二政府應建立良善制度,合理運用社會資源。
身礙者選擇到「不合適的輪椅,可能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輪椅症候群」泛指所有長期使用輪椅所造成的併發症,除一般熟悉的褥瘡、脊柱側彎、肌肉關節僵硬發炎外,還包括「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慢性靜脈功能不全」除了會有肢體腫脹疼痛外,長期下來還會造成皮膚色素沉著,以及不易癒合的慢性潰瘍,嚴重的可能因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甚或敗血症。
1.座瘡(壓力與剪力所造成的損傷)
2.脊椎側彎(脊柱側彎)
3.三角肌僵硬(三角肌緊張度)
4.肌腱炎(Tendinitis)
5.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6.胸椎後彎
長時間乘坐的不順暢,容易發生這些潛藏症候群,增加照護還需要更多心力及費用。
除了對身體合適之外,還有對環境需求的合適輪椅:有室內型、室內為主可室外型、室外為主可室內型、室外型……等。
選擇一台適合的行動輔具,可以省去很不必要的麻煩。
在目前國家的補助制及法令限制下,不利身障者對合適輔具的選擇,也不利開發廠商對行動輔具的研發。
多數身障者在選擇行動輔具時,並沒有專業的復建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協助選擇;另外以個人購買的方式,對多數使用者和社會資財而言,都不符合效益。
如何有個更好的制度,讓身障者可以選用最合適的行動輔具,也最符合社會成本,值得大家多思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