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約在民國65年前後,地點在林內鄉烏塗村,大概是最後一代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家長在田裏勞動,也把孩子帶在身邊,插隻雨傘遮陽,放個洋娃娃給孩子玩,大概就是當時最頂級的配置了!

社區容顏:農民之子

 

農村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中,就隨著媽媽在田裏吸收日月菁華,出生後,隨著家長在田裏勞動時,孩子也帶在身邊方便看顧,孩子就在田裏玩耍長大,可說吃喝玩樂都在田裏。

等長大一點就要開始協助家務勞動,割草餵牛、煮豬菜、餵雞鴨、打柴、挑水、燒材煮洗澡水、洗衣、照顧更小的幼童……每一份勞動力都是如此珍貴,家無閑人,只要能動,就沒有用閑置人力。

萬千年來的農民之子大致如此,直到現代義務教育及工廠的出現,現代義務教育強迫孩子進入學校學習,民國40~50年代,那時家長還會把孩子留在家裏協助工作,出現許多老師要去找學生來上課的故事。而工廠和都巿的出現,則增加農民之子的出路,強化了到學校學習的出路,農民之子不用在被綁在土地上,也能有生存的路子,而且是比農民生活的更滋潤,農民正在凋萎中。

  施朝祥記錄與整理

    照片提供彭珠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