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
- Oct 30 Fri 2020 22:01
發
- Oct 29 Thu 2020 22:57
啟動復古式環保生活!
今日多益得中區主任蓮姐特地從台中下來送酵素廚房清潔劑給烏塗.本村食堂和湳仔社區食堂,希望食堂和老人家可以用對生態環境有益的清潔用品。
在湳仔社區食堂吃飯時,翠芳姐談到以前看到很多清潔用品用完後,就變成垃圾被丟棄,就覺得很不環保,一直希望有個可以更環保的生活,就像以前到店家打油、沽酒一樣,是自己帶罐子去買的油和酒,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環境的負擔。
上周剛認識蓮姐時,大家也是認為這是最好的消費模式。但這種復古生活方式是否可行呢?都曾經過,但也忘的差不多了!這次我們希望可以試行看看,於是只帶原液來給社區食堂,讓除了給社區食堂本身使用,也請老人家自行帶家中使用後的保特瓶等適合的瓶子來稀釋分裝。
未來,只要在社區小鋪就可以進行酵素廚房清潔劑回填採購,用多少買多少,保特瓶持續再使用,減輕環境負擔,復古式環保生活正式啟動試營運!
- Oct 28 Wed 2020 23:40
星星果花!
星星果已經掛滿了整個棚子隨風搖曳著!
星星果雌雄異花,在花柱的上長滿了雄花,一小朵一小朵的雄花,插滿了花柱,而雌花則是長長的一支柱子,柱子頂開著一朵小雌花,在雌花的底端已有一個微小的星星在那兒。
綠色小星星掛在藤蔓上隨風搖曳!
- Oct 20 Tue 2020 10:39
薑油的故事!
諸多食物的秘密,藏在老一輩的記憶深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打開了薑油的幻鑰之鎖。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彰顯出流傳於民間的「藥食同源」飲食特色。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透過食物達到調整人體機能、維持健康與補充營養之目的。
多年前,福智園區許多低年級的小女童晚上常有尿床狀況,經醫生檢驗後是常年茹素,造成身體冷底所引發的尿床,建議吃溫補的食物能夠改善情況。在醫生建議後,園區老師轉向廚師張德成要求是否可以給溫補的食物。廚師也不知道那是什麼食物,於是四處打聽那種食物具有溫補的效用。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一個婆婆說:那還不簡單,只要用麻油爆薑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
廚師很好奇的說:薑在民間食物的說法中,薑是散氣,吃了不是會更冷嗎?怎麼會有溫補的效用呢?
- Oct 19 Mon 2020 15:57
放伴種菜:育苗!
種子蘊育著無限希望,所有的作物都是從種子開始,當農夫下手就是育苗,育苗就是將植物的種子培育成幼苗,而栽培是將幼苗移植至適當地點培養照料。田園中的土壤充滿了小蟲、病原以及雜草種子,且化學成分和物理組合都不確定,直接拿來當育苗土來使用易造成發芽率低,或使幼苗染病造成日後植株照顧不易甚至夭折。為使育苗的成功率提高,最好可以依植物的需求調製出培養土。
現今農業分工很細,有著專業的育苗場來育苗,專業的育苗是否有使用特殊藥劑外人我們並不清楚,但身為農民還是要會育苗才可以,尤其是友善農法的農民,更需要育苗的專業技能,只有將主動權放在自己手上才是上策。
在育苗前,還要學會搭簡易的育苗架,農民會學的技能可說是全方位的學問。
- Oct 18 Sun 2020 10:10
友善放牧蛋!
- Oct 13 Tue 2020 01:28
招募新農民!
今天,永續農業應援團到古坑湳仔社區活動中心招募新農民!
湳仔社區大多數的居民都是農民,農民深受農民的苦,殷勤工作一輩子,賺不到什麼錢,從早忙到晚努力工作,到收成時,農產品卻換不到錢?孩子只能遠走他鄉去討生活,誰不想含貽弄孫呢?但農民沒有合理的勞動保障,務農就像賭博一樣,誰也不曉得這批作物能否換得生活經費,那要怎麼說出口要孩子留下來呢?
在沒有人敢讓孩子回來的務農的地方,要如何招募新農民?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命題:如何保障農民合理的勞動價值!
農民除了付出勞動力之外,還承擔著生產時的地租成本、生產資材如設施、機械、肥料、農藥…等成本,及銷售時的包裝材料、運輸…等成本,還有折損及銷售的不確定風險,林林總總地壓在農民的身上,保障農民合理的勞動價值,不但是保住了農家,還保障了這些依農為生的社會體系!
- Oct 12 Mon 2020 23:26
新農民招募
新農民招募
- Oct 10 Sat 2020 23:01
木鱉果成熟了!
木鱉果採收了!秋收是令人最欣喜的事了。
木鱉果最近在台灣吹起一陣的流行風,我也搭上陣,種個幾顆木鱉果來玩玩!巿場如何,其實我也不知道,但總是可以吃吃自己種的食物,這就是身為農民的最大福利!
木鱉果雌雄分株,之前都沒有看到雌花,以為摃龜了,運氣好到都是公木鱉果。沒想到在羅姐的提醒下,突然發現雌花,真是如獲至寶。但大哥砍草時,砍掉好幾顆木鱉果,真是心疼不已,還好留有這顆。
- Oct 07 Wed 2020 11:58
獨樂樂不若眾樂樂,邀您放伴來種菜!
農民面對土地,總有孤獨感:想觀察不知道要如何下手?有困惑不知道要如何找答案?有成就不知要向誰分享?
大家一起來種植,可以共同學習,可以分享快樂,在許久許久以前,農家就是全家一起勞動,農村就是如此放伴,一起勞動建構起共同體的感受。曾幾何時,農夫成為孤零零的工作者,連家人都去外面討生活,支應農家生計,農家家不成家,農村村不成村。
因應新時代,邀請大家放伴來種菜!
大家生計的方式不一,但總要吃口好飯、配道好菜,放伴來種菜,吃自己種的菜最安心,多了,還可以分享給需要的人,更重要的是學習感念大地對我們的恩!
- Oct 06 Tue 2020 23:42
蕉農的生存策略
最近香蕉生產過盛議題火紅,我剛好也拜訪了一個蕉農,談到他的香蕉策略,又給了我二顆旦蕉苗,今天終於把它種植完成,在我香蕉的多元品種拼圖上,又拼上了一塊。
蕉農面對自由巿場,其實也都知道就像賭博,種香蕉也像在下賭注,不可能每注都贏,但是巿場就是這樣,也高點也有低點,在管理上就不必孤擲一注,反正全年都有產出,在低點也許會賠,如果價格真的太低就分給朋友或是弱勢團體,或是當肥料、飼料,反正過一陣子就會有高點,總之,均價而言,還是有利潤,除了依賴不確性價格的拍賣巿場外,拍賣巿場還會發生農民付錢賣東西的事情,農民也認帳,就成為農民間的茶餘笑話談。還有直接的消費者,這些客戶都是最好的朋友,當然有好東西都會和他們分享,而價格在高檔時,這些客戶也得到了平價的好香蕉,不必經過凡事斤斤計算利潤的盤商,讓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可以更加安心。
除了北蕉外,此農也種植旦蕉,旦蕉又稱一口蕉,比起北蕉而言,算是小而巧,很適合現代的消費者,一次吃一跟剛剛好,果指短而圓,果皮極薄,肉質軟滑,橙黃色,甜度高,市場反應較好。價格較高,且較穩定,不過產量較低,只有北蕉的三分之一的量,總的而言,其實沒有北蕉好賺,卻接近消費者,巿場價格更穩定。
在農民只能自己面對自由巿場的不確定風險,當然還有在這不確定風險見縫插針的商人,每個蕉農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有些希望能夠一致性的採收,在農事管理上比較方便,有些則採分散採收策略,將風險平均分開,各有千秋。
- Oct 02 Fri 2020 10:24
拜土地公拐
路到大潭,突然看到張婆婆正在田邊拜土地公,讓我非常感動,在現今這個時代,還有人在插土地公拐,真是難得特地下來和她聊聊天!
她表示:現代人很少插的土地公拐,她也就是還能做就做,還能做久也不知道。
看著她的祭品有豬、魚、雞三牲,有月餅,有柚子,還有土地公愛吃的麻糬和土豆粉,麻糬最能代表米食文化的祭品了!
- Sep 30 Wed 2020 01:21
超級食物印加果正夯?
印加果外型像是一顆顆飽滿的綠色星星,所以也被稱為「星星果」,近年在台灣正夯,印加果受到國際組織的肯定,成為一種經濟效益很不錯的新興作物,正在台灣各地吹起一股印加果瘋,許多地方都成立合作社。我也跟上這次的流行,種了幾顆印加果,但我的印加果多災多難,在種死十數顆印加果後,終於看到掛著綠色的星星。
印加果從頭到腳都是寶,藤芽嫩尖可以當龍鬚菜吃,口感類似過貓一類的蕨菜,質地爽脆清新,可涼拌冷菜或者直接熱炒成鮮蔬料理;新鮮的葉子可以泡茶,也可以作成茶包,可沖泡為草香豐富的茶飲或與其他香料調製成香草茶。
印加果種植9個月就可收成,全年可採收,星形蒴果有4到7個種子,鮮果莢顏色翠綠但具有生物鹼、澀味重,不能直接食用,但適合搭配雞肉、排骨燉煮湯品,不但可煮去澀味,更多了鮮美滋味。
- Sep 28 Mon 2020 23:10
一桶水多少錢?
台灣有些農地化肥施用過量,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過量施用化肥不僅導致土壤板結、酸化加劇、鹽鹼化嚴重,而且導致肥料利用率極低,浪費嚴重,地下水遭受污染,作物長勢差,農產品品質下降,農民種地效益低。對於土地出了問題的農民還在問:要如何才能改善這情況?
羅子成回答農民,這是肥料施用過多所造成的問題,只要用水去加速淨化就可以了。
但農民可不這麼想,總認為一定要有肥料或農藥,解決作務生長不良。
羅子成知道這是百口莫辯的事,只能用事實來證明,於是羅子成提了一桶水交給農民,還要特別交待,這是特殊的微生物菌,加水稀釋一千倍使用即可。
- Sep 27 Sun 2020 01:17
豐盛計畫:自然風茶葉蛋最好!
茶葉蛋可算是台灣人的國民美食,它不起眼但很特殊,大料、茶葉與雞蛋同煮的裊裊香氣交織在一起,剝開後清晰的花紋印在蛋白上,像是中國哥窯的瓷器一般美麗,視覺與香氣完全融結,不是速食也不是大餐,卻特別頂餓,有營養又攜帶方便,老少咸宜。相對於那些油炸的食品來說,健康美味的茶葉蛋成了大家的首選。
如何製作健康美味的茶葉蛋?是北港小作所的首要之務,特別敦請菩題道次第廣論班的張德成大哥和林淑如師姐到北港中心勤勞會館教導小作所學員製作健康美味茶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