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柴裡溪是指的是石牛溪中的一小段流域,現今正式的名稱是「石牛溪柴裡段」,從高拱乾在康熙34(1695)年所編撰臺灣府志史書上記載來看,有二條比較有可能,『一曰山迭溪源流有三……,其北流,則又從斗六門山西出者也;經柴里社、猴悶社、他里霧社,而與南流、中流合。』

『一曰吼尾溪自斗六門西,過柴里社,南折至猴悶社之北,又折過他里霧北,受麻芝乾社細流。至南社而西,入於海。』

  這二條溪的流域,看起來接近是一樣,其實很難分辨那一條才是目前的柴裡溪,如果依書是由南而北的記錄,那麼一曰山迭溪其北流,比較可能是崙仔溪,而另一條比較可能是柴裡溪(石牛溪)。

  經過三百餘年來,河川水域可能有很大的變化,在加上人為的地貌改變,其實當年的溪流是什麼也很難說是否真為其指所。

 

P_20160804_175610.jpg

柴裡埤水泥攔河堰,右側緩坡溢流道,左邊其為閘門控制混凝土重力式臥箕堰排砂道)

P_20160804_175137.jpg

柴裡埤水泥攔河堰右側緩坡溢流道)

P_20160804_175220.jpg

柴裡埤取水口

  柴裏莊陂一名,第一次出現在在康熙53(1714)周鐘宣所撰的諸羅縣志中,『柴裏莊陂在柴里社。康熙五十年,莊民合築。』從此文可以知道,此時柴裏莊已經開莊,但在當時行政上還沒有列入正式管理,只能說是漢人在柴里社的領地上進行偷偷的開發行為。又在雲林采訪冊中記載『三山國王廟在縣城南,前粵籍九莊公建。』,而斗六順天宮中沿革中記載『三山國王尚未建廟時,先暫安人家,居民因此建議輪流恭奉,為此附近九庄頭(即社口、大潭、大崙、溝仔埧、江厝仔、板橋、柴裡及斗南鎮之溫厝角、古坑鄉之楠仔等)分為九股,每年輪流恭奉。』,可以推測當時柴裏莊是由廣東籍人,只是在清未時廣東籍人已經散迭。

  柴裡莊陂現稱為柴裡埤,位在斗六巿南郊江厝里石牛溪北畔,在清光緒二十年倪贊元編纂的《雲林縣採訪冊》記載:「柴裏莊陂圳在縣西南七里,流灌廍仔、江厝仔、九老爺莊一帶洋田。」,柴裡埤的原本的取水口在今斗六巿江厝里廖廍仔庄附近,在日治時期改為水泥圳,在民國三十六年下游土場被洪水沖潰,提高上游六百公尺至今日取水口位置。康熙五十年開鑿時為涸死陂,諸羅縣志說明『又有就地勢之卑下,築堤以積雨水,曰涸死陂,小旱亦資其利,久者涸矣。』這和現在的情形沒有太多的改變,但是現代有電動抽水機,可以在枯水期用地下水進行補注。

P_20170809_180557.jpg

(原本柴裡埤取水口,今變成瀉洪口)

P_20170809_182755.jpg

(柴裡埤枯水期時,用電動抽水機抽取地下來補注)

P_20170809_180251.jpg

(柴裡埤分水期閘門,前方為瀉洪口,將滿溢的水排入交錯而過的斗六大圳小東支線,小東支線和柴裡埤在此交會,並從柴裡埤下方通過

P_20170801_174559.jpg

P_20170801_174619.jpg

(柴裡埤遇到了豬母圳溝大排,柴裡埤的水必需走水道橋才能越過豬母圳溝大排

文/江厝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 施朝祥2017.08.09 于廖廍仔竹圍吉祥自然農場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