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鐵打的營流水的兵,來形容營盤的官兵大概是最貼切了!

石榴班兵與石榴班

康熙30(公元1691),原本營柵設在西螺,許多士兵水土不服,總兵王化行就把營柵遷移到這裏,有輪防北路營把總一員,駐汎防清兵八十五名。營盤為軍式體制,屬綠營兵管轄,士兵為世兵制,也就是說爸爸是當兵的,而兒子就繼承繼續當兵,在戶籍上不屬於民,而屬於兵籍,歸兵部管。在台灣沒有兵戶,因此士兵要從中國調集。

  康熙24年,水師提督施琅題請:每三年內地各標營節次撥兵交千、把總帶領載赴台灣、澎湖換班,北路營依次輸換。(諸羅縣志.兵防志)也就是每三年要從內地調一班兵到台灣住汛防守。

  北路營分防千、把總每歲一更,汛塘目兵半歲一更,鎮標官兵各半歲一更,及瓜而代。(諸羅縣志.兵防志)也就是駐守在台灣北路營的千、把總每年流調一次,而目兵每半年要流調一次。這樣不斷輪流調換就好像一班一班在換班一樣,也就被稱為班兵。

  臺灣各營兵調自福建各營,其中來自今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者,謂之「石榴班兵」。

  「石榴班」地名可能出自清代的班兵制度(翁崇明2018)。也許是希望可以在台灣建立兵戶,不用每次都從內地調來班兵;也許是石榴班兵退職後,沒有回到原居地,而在此落地生根,而在此定居而形成的新聚落。

 

20231109施朝祥 于廖廍竹圍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