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明財大哥在FB上帖一張來自埔里影像故事館的照片:一台木炭客運車行駛於埔里與土城之間的客運線,經過橫跨眉溪河上的牛眠橋,左邊則是台中輕鐵株式會社的貨運車。

001.jpg

  木炭客勾起了許多人想到曾經有看到汽車後面背一個爐子的記憶,在石油能源缺乏的年代,汽車只得改用木材做燃料,稱之為(木炭車)。原來木炭車也在台灣流行過一陣子。

  查了資料之後才知曉,這項技術是希特勒的未雨綢繆的結果,德國沒有產石油,但是新式的交通和武器都需要石油,汽油燃料的缺乏,是德國將會是對其致命的打擊,為了解決燃油之急,在戰前德國科學家就開始嘗試開發替代性燃料戰車,就是稱為LPG燃料戰車,當時俗稱「燒劈柴的坦克」。

002.jpg

  二戰期間,台灣和多個歐洲、非洲、亞洲國家的車輛受限於民用燃油價格的飆升都非常歡迎這種「劈柴車」,使用炭柴驅動的公交車。不過真把「劈柴車」用到坦克上的,貌似是納粹德國一家,別無分號。

  1925年,就職於魯爾河畔米爾海姆市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的德國化學家弗朗茲·費歇爾和漢斯·托羅普施所開發的費托提煉法成為液化天然氣實用化的關鍵要素。費托提煉法讓氣化爐系統效率提高,使原本需要木柴的汽車行駛10萬公里消耗的能量,提昇到15.4萬公里,這意味著如果不計算加工耗能和運輸損耗,1000公斤劈柴可以代替365升汽油。到後來,甚至開始搞燒稻殼的發動機,廣袤的烏克蘭農場上將有用不完的稻殼可以用來替代汽油。

  戰爭的號角如今已經漸漸遠去,但是納粹德國開發的這項奇葩科技至今仍在世界各國中使用,成為了造福人類的工具。買不到石油的北朝鮮、緬甸、巴西等國則青睞繼續使用靠燒劈柴驅動的汽車。

  1944年,巴西一位名叫奇科·蘭迪( Chico Landi)的賽車手駕駛一輛由木氣驅動的阿爾法羅密歐 (Alfa Romeo)在聖保羅的英特拉格斯賽道上獲勝。

  當石油價格上漲時,人們對木材燃氣發電機重新產生了興趣,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19893月出版了一本書,描述瞭如何在沒有石油的緊急情況下建造氣體發生器,並以“分層下吸式氣化器”的新設計,解決了早期類型的幾個缺點。

  該技術有很多好處——其廢氣排放量明顯低於汽油,特別是木材氣體的碳氫化合物排放量較低。大多數汽車發動機可以輕鬆實現排放水平低於20ppm的碳化氫和0.2%的一氧化碳。這種氣體燃燒時不產生顆粒物,機油中炭黑極少,對大氣環境非常有好處。

  日本則有許多好愛者,把它運用於各式運輸中。

  之前有和弟弟作實驗,結果不如預期,看到這張圖片,讓我更想在農場弄一輛,這樣就可以完全能源自主。

 

木炭坦克

https://kknews.cc/zh-tw/car/om65lp6.html

木炭車接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iY4X5qk6v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t6-TbVkAA

日本木炭自動車略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iV6PYUQPDY

 

/施朝祥 于吉祥農場20212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