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月十八日

    序曲

  畢業總有令人有淡淡感傷,共同學習要告一段落,但另一個角度是指要開展新的學習。

001n.jpg

  在唐敏老師、雲林樸門讀書會古福及台中食農教育發展協會的志工夥伴的多方多次居中串聯溝通,才能促成今天在台中東海食農教育基地,專題演講《滋養大地-土壤中的「碳」與「水」的關係》&雨水收集儲存分配的設計實作課。

  天氣很不穩定,對我的身體也是沉重的負擔,清晨還在下雨,還好近七點許天氣轉好,等史老師一到我們走上畢業學習之旅!

     什麼是樸門?(What is permaculture?)

  在現今社會所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及日趨嚴重的糧食、經濟、水資源等相關危機,如生物多樣性消失、日趨頻繁氣候異常現象、全球暖化問題、大量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中,從個別的方面來看每個議題都很重要,但每個議題都是一種個別的議題嗎?

 

68867676_2414064098674260_7434270956933087232_o.jpg

  唐敏老師很喜歡用一張大象的圖來突顯這個狀況,這應該是佛陀瞎子摸象的比喻吧!每個議題都是大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你不能像個瞎子只注意到個別的議題,而應該要理解整個的現象,並找到它共同的特徵,才能真正的決解問題?

  樸門永續設計創始人澳洲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原本也是個人類學家,在觀察、比較許多聚落、社會:發現哪些聚落、社會是走向滅亡,而哪些聚落、社會是永續地存在,從這些成功案例中,去歸納總結出一種聚落永續系統:綜合生態和環境設計出多年生和可持續的永續系統。

  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和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共同開發,營造豐足而多樣性、整合的、自給自足而且低度環境干擾的生態系統──一種多年生和可持續的形式,並於1974年所共同提出的這種生態設計方法,取permanent(永恆)+agriculture(農業)二字結合稱為“Permaculture”,Permaculture中文譯作「樸門永續設計」,其核心價值為「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目標為「師法自然,設計與維護一個具有生產力的人為生態系」。

    心得(紅色眉批)

  世出世間所有的學問都有其師承,也都是有觀察、實踐、歸納而得之經驗總結,當年讀樸門的書時,其實對這些原則目標沒有太深刻的認識,只是諸多學問中的一支,而且沒有太多的感受,這可能是樸門設計的書總是在一開始就講核心價值、目標有關係,就好像當在在學數學時,剛打開課本就先講定義和定理一樣乏味,還是要說倒味口嗎?當開始回顧先人所走過的努力時,在回頭來看定義和定理,才能理解到為了得到這些精練之後的定義和定理,是多少先賢付出的努力!

  也許,這是我當一個科學人的基本理性認知吧?對我而言,結論不是那麼重要,反道是過程很重要,因為每個結論都是經過多少的簡擇才能得到,而我也想要有那份能力,而不是只得到一點結論就滿足!

  當然,有那份過程,才能更進一步地對考慮就結論的適用性,也就是有效尺度是什麼?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知道更多的原因。

  尺度是個很重要的學習核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所持的那把尺的有效性:是有效的、是過當的還是相違的?

  這部份的課程,內心還有很多的漣漪,這需要一個很緊緻的學習課程和大量的對話才能完成,不過身體狀況不佳和這部分課程是僅絮言,我就沒有進一步提出問題。

 

    碳循環

  樸門永續設計強調如何觀察大自然的運作法則,學習以「順天應人」的方式,透過巧妙的設計方法,應用在每個人實際生活中的不同層面。根基於永續的整體論上,並逐一說明食物、水、能源、建築材料、遮蔽物、燃料、覆蓋物、為生物、動物與社群營造等元素的應用。這次課程是碳、氮、水三大循環中的碳循環與水循環二個,而以水循環為重點。

  碳循環與水循環已有許多資料,如再生農耕和食物森林:包括多層次功能與產出且多年生的農藝,以及永續性社區營造。在此不在多述,但有些對話很有意思:

    自然有機物可說都是碳水化合物,而且具有一定的碳氮比,碳氮比低的(意謂含氮量高)物質味道比較重,腐化後比較適合短期葉菜類使用;而碳氮比高的(意謂含碳量高)物質沒有刺鼻味,腐化後比較適合在森林使用。

  關於生物碳可不可以使用,唐敏老師認為就科學理性而言,它是碳沒有問題,但要注意在原料、製造過程和使用上必需注意,以免適得其反,以生物碳來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是可以的,但這是一次性的使用,而不是當肥料多次使用,當然,如果不能掌握看物碳的製造和使用技巧,那麼就建議:不使用!

    心得(紅色眉批)

  唐敏老師表示關於Carbon_farming(這個詞現在找不到相對應的中文翻譯,直接翻譯大概是碳農業吧?正如老師所說,政府永遠是落後在民間的單位,在清朝應是同文館的職責,現在應是教育部的責任。)的系統正在發展中,可以說是讓現在資本運作系統和永續生產體系的結合與轉變,讓永續農業得到資本的支持,能在現今社會可以大規模的運作的一個系統。

  我有讀過Carbon_farming很零星的資料,總的而言我還是覺得能有Carbon_farming會比現今的農業對環境更友善,但關於Carbon_farming的系統的樣貌和細節我還不解瞭,每次談到資本運作系統總會覺得會往集約化農業發展,Carbon_farming是否能屬於小農合作體系的一個機會,或則還是農企業多元收入的一個管道?則還不能得知。當然,原則和定義的本身可能沒有問題,但在諸多政府的執行過程又讓原意打折扣也是有的事!

    水循環

  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地球可飲用的水,卻不到所有水的0.007%。隨著地球環境污染破壞、氣候暖化越來越嚴重,人類可飲用的水,將會越來越少。

  以人類主宰的思維去整治水,水就像病者和犯人一樣,而要被整理和治理。但水就是水,水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理,當自以為是的人,把原本彎曲的河川,

「整」成直直的一條河道;或將原本綠意盎然、生物多樣的野溪,鋪上候厚重不透氣的水泥,水仍然是那麼多,無法可去的水,還是要找出生存之道,集水成災,讓水反撲,造成人類重大損失與更可怕的後果。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麼是誰造成的,要如何面對水資源,這麼珍貴和稀有的水資源,水與得來不易,不應輕易浪費水,當省水保水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68513404_2414044518676218_3399644366300512256_o.jpg

  該怎麼和水相處呢?應先瞭解水的特性,把農田、鄉村或城市的設計規畫,都朝向海綿般的自然設計,一旦大水(豪雨暴雨)衝來,使其緩慢流速(Slow it)、並像樹枝般展開擴散,均勻分配流出去(Spread it)、而且滲透到地下去(Sunk it),才是順應水的設計思維與有效方法(簡稱 3S)

  種樹是讓惡水變成善水的最重要、最關鍵、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棵大樹,能吸收很多水份,一片森林比一座大水庫還有價值,除了儲水之外,還是儲碳的重要方式,也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方式。

(未完待續……)

文/施朝祥2019.08.17 于廖廍仔竹圍吉祥自然農場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祥農場 的頭像
    吉祥農場

    吉祥農場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