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依舊是濕冷的天氣,四周的農地開滿了油菜花,綠油油的一片鑲滿黃色的花,蝴蝶、蜜蜂穿梭其中,把握住最後採蜜的時刻,在不久這些油菜和油菜花都將被耕耘機碾碎翻入土中,化作春泥來滋養稻子。
稻子從幾百年前就是台灣最主要的出口品之一,也是農民爭想種植獲利的主要作物,那時的榮景今何在?如今,台灣的稻作種植還要透過公糧保價收購、對地補貼等打點滴的方式來維持命脈,此事話來算滄涼,台灣米為什麼失去了國際巿場?
一月下旬,東海大學學生都到雲林進行農村生活勞動體驗,生活在農村和當地農民和居民聊天,並進行農村相關的研究與訪調工作,進行農村初步探索,現在台灣農村和農民生活狀況。
工作隊將會在吉祥自然農場搭建一座三米見方的雞舍、手工整地、種菜、扞插、澆水、餵雞、豬、撿雞蛋、採蜜……等農事相關工作和技能學習。
除此之外,還會和居民聊天、農民聊天、到庄頭廟參加科期活動、拜訪身心障礙團體。
文/施朝祥2018.01.07 于廖廍仔莊竹圍仔吉祥自然農場
吉祥自然農場招募志工,歡迎洽談!
問題與思考:
- 台灣米生產過盛為什麼還要進口?
- 如果是自由巿場,那台灣米為什麼不出口?
- 台灣米的未來有出路嗎?出路是什麼?
- 科期是什麼?除了科期庄頭廟還有什麼團體或組織?
- 庄頭廟的困境是什麼?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