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一生以若蟲時期開始,大都生活在黑暗的土壤裡,過上三年至十七年不等,以樹根汁液為食,期間每經過一次脫皮即長大一齡,稱為一齡若蟲,大部份的若蟲至五齡時為終齡若蟲。
五齡若蟲會爬出土壤尋找羽化的地點,固定在適合的樹幹或枝葉上,多在傍晚以後的時間,從胸背部開始出現裂縫,直到身體全部脫離蟬殼,整個過程就是羽化,即進入成蟬時期。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有時卻會發生一點點意外,就像是準備了很久的考試,結果沒考好。
這夏蟬在羽化化過程中,最後的階段沒有完成,在這優存劣汰的昆蟲社會中,這夏蟬只能在筋疲力盡後,成為其它昆蟲的食物。
能作的大概就是把夏蟬拉出蟬蛻,讓它安享最後時光!
蟬的功用
蟬蛻是一種中藥,顧名思義就是蟬的幼蟲變成成蟲的時候所脫下來的殼,但是大家別小看這個殼,它的營養價值不但高,而且功用還很多,具有都有哪些:
《別錄》:「主小兒癇。」
《本草拾遺》:「除目昏障翳......治小兒痘疹出不快。」
《本草衍義》:「治頭風眩暈,皮膚風熱作癢,破傷風及疔腫毒瘡、大人失音,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陰腫。」
蟬翅啟示
蟬(Cicada)的翅膀的啟示可以透過破壞某些細菌的細胞膜來殺死細菌。在牠們翅膀表面的支柱狀奈米結構會對細菌的細胞膜施壓,並將其不斷拉長延伸,最後就會破裂。在日前發表於《Biophysical Journal》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模擬了這個過程。他們表示,這是一個物種只需要透過物理結構就可以消滅細菌的第一個案例。
圖/自然觀察家胡海珍 文/施朝祥
食農教育自然觀察課程,意著請洽:guevara490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