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廖廍仔的糖廍為什麼不見了?不止是廖廍仔的糖廍,連附近的許多糖廍也都不見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戰亂了,而且這場戰亂持續了許多年。

P_20160624_101701.jpg

  在日治初期,雲林地區甘蔗種植面積如下:

民治32

1899

民治33

1900

民治34

1901

民治35

1902

3438

529

566

672

  資料來源,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一調查經濟資料報告),頁136626

 

  甘蔗種植面積在明治32(1988)與明治33(1900)之間有著如此巨大的縮滅,是因為日軍在面對雲林地區的抗日民軍一直無法有效地進展,為了防止抗日軍的軍事行動,因而官方下令砍除斗六堡與他里霧堡(斗南、古坑)等地區的甘蔗田,以免甘蔗田成為軍事行動的絕佳掩護。

  雲林地區的甘蔗種植乃以斗六六堡與他里霧堡(斗南、古坑)最為大宗,於明治32年時分別為730(21.2)1387(40.3),但在民治33時卻只分別剩下17甲與21甲。(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1979625)

  至於在日治初期雲林地區的以牛為主要動力的糖廍狀況如下:  

民治28

1895

民治32

1899

民治34

1901

民治36

1903

67

58

36

26

  資料來源,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一調查經濟資料報告),頁124-626

  在此,舊式糖廍的迅速減少,主要是日軍採取了堅壁清野的策略。而在抗日勢力被日軍鎮壓之後,依《台灣台灣舊慣一班》於明治42年(1909)的調查,台人資本的舊式糖廍在雲林地區回升至46場,然而,此時以蒸汽或石油為動力來源的新式糖廍已經快速興起,開始威脅舊式糖廍的生存。

  不久,台灣總督府以國家的力量來貫徹「原料採集區域制度」,保障了新式糖廠的原料來源,因此新式糖廠急速興起,取代了舊式糖業,從此日本資本完全取代了台灣本地人的糖業資本。

  廖廍仔庄原本也沒有什麼大的腹地和重要物產,如今可以產糖的金雞母又失去了,決定了這個聚落難以發展的命運。

 

文/施朝祥2017.4.13 丁酉年三月十七 于廖廍仔庄竹圍仔吉祥自然農場

 

參考資料:

雲林縣發展史 1997.12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