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29(1896)年10月24日,大概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吧!這天,簡義到溝仔埧庄和日本政府達成和平協議。
簡義此時已六十二歲,書中形容簡義是個溫和帶有威容聲音宏亮,本是製糖業,在地區素有威望,在1888年彰化縣因官吏「丈量土地」草率粗暴,施九段率眾包圍彰化縣縣城,人稱施九緞事件中,簡義因地方騷亂,於是率領丁勇鎮守斗六地區。1896年改隸之際,又奉黑旗軍首劉永福的命令鎮守雲林地區,在雲林大屠殺後又因形勢取下中台灣,不久又被日軍回擊反攻,敗戰避難山中。
簡義幾天前已透過關係和日人進行接洽,10月16日在梅仔坑總理張瑞本的陪同下在崁頭厝庄和小山會面,在談話中,簡義表示:人民都希望能安定生活,鐵國山上主要的土匪是黃貓選,因為許多良民被日人無辜傷害而投靠,實非得已,如今只要對良民無所侵犯,發揮聯庄自衛的力量,那麼土匪就無法得逞,自然散去。
簡義到溝仔埧庄和日本政府達成協議後,日本政府全力準備討伐最後的殘存勢力,簡義也盡全力幫忙,並在明治30(1897)年6月出任打貓東堡區長,隔年九月病死。
關於這件事各立場有不同的解讀和詮釋,本文不打算詮釋些什麼,只是作一些歷史背景的說明,至於如何解讀和詮釋則留給各位看倌!
改隸中的斗六,抵禦日本南進、雲林大屠殺、屠殺後的大反擊、日軍又在回擊,就像海浪一樣來來回回地把這地區給淘了,如果對照雲林采訪冊和雲林沿革史中的資料來比較其中人口戶數的變化。
|
雲林采訪冊 |
雲林沿革史 |
差距 |
||
斗六堡 |
8718戶(註) |
29160人 |
5032戶 |
19016人 |
10144 |
溪洲堡 |
1600戶 |
7623人 |
1787戶 |
6733人 |
890 |
他里霧堡 |
4164戶(註) |
19407人 |
4207戶 |
12393人 |
7014 |
鯉魚頭堡 |
-- |
-- |
529戶 |
2514人 |
-- |
西螺堡 |
4972戶 |
20126人 |
3952戶 |
15841人 |
4285 |
沙連堡 |
12789戶 |
83829人 |
3521戶 |
17183人 |
66646 |
打貓東堡 |
681戶 |
2670人 |
881戶 |
3001人 |
-331 |
|
|
|
|
|
88648 |
斗六堡附近少了八萬多人,如果扣除沙連堡的六萬多人,那麼這光斗六堡附近就少了二萬二千餘人,也許是死於戰亂、也許是避難他方。
戰爭除了人丁的減損外,讓田園荒蕪生產中斷,社會秩序無法運作,許多人流離失所,多數總會期待平安日子的來臨。
那時溝仔埧庄有127戶477人,較二年前210戶645人,僅剩約三分之二的人口;最慘的大概是西螺街了吧!那時有171戶607人,較二年前1317戶5723人,可以說連個零頭都不到了,而莿桐巷本有163戶725人,這時已經沒了!
廖廍仔庄原本29戶125人,此時有26戶得到日本政府的五圓慰問金(見圖),但是還有多少人呢?
打戰首重兵丁,如今已無可用之兵,其次錢糧,也無後繼之力。除此之外,還有武器和醫藥,如果沒有一個後繼的補給,那麼持續打戰只否有意義呢?
文/施朝祥2017.3.8 丁酉年二月十一 于廖廍仔庄竹圍仔吉祥自然農場
後記:
二十年後,在1915年10月5日,的戶口調查中,溝仔埧庄共有1,838人,其中日本人有8人漢人有1,830人,當時的溝仔埧庄包含溝仔背庄、瓦厝仔、江厝仔、新厝仔、廖廍仔(頂廍仔、下廍仔)、頂柴裏莊、下柴裏莊、枋橋莊,清末人口合約2054人。也就是說經過了二十年,才成恢復原本九成的人口。
註:斗六和他里霧堡中有社,已合併計算
參考資料:
雲林沿革志
雲林采訪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