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整理物資時看到一只硘仔碗!
已經好久沒看到硘仔碗了,這次在看到這只硘仔碗特別有一種深深的情感,好像很久不見的朋友。
「硘仔」是台語對陶瓷器的通稱,音同hui-a,一般來說,陶瓷器分成陶器和瓷器兩大類,兩者的坯體土質與燒成溫度都不同,不過在台語中,「硘仔」則是陶瓷不分,舉凡碗盤、湯匙、茶杯、花瓶等陶瓷器都可稱之「硘仔」。
在台灣早期碗盤中除了福、祿、壽、喜等鮮明的字樣,常見的題材,這只硘仔碗作工很粗糙,應該是小老百姓則使用粗糙的碗盤。
硘仔碗內中間家一個福字,周邊有六隻蝙蝠把福字圍繞著,代表吉祥兆頭。硘仔碗外則只是向草葉子的直立與交錯著,有一些燒製時就突出的洞。
依資料說,民國四、五十年代,台灣手工彩繪碗盤工藝興盛,不論是胎土、釉料、紋樣等都極具在地特色,但是到了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塑膠餐具製品與陶瓷機械生產興起之後,令人懷念起阿公阿嬤時代的手工碗盤,雖然做工粗糙,卻有一種古樸淡雅的風情。
台灣古早碗盤,深具台灣特色,充分反映當時的生活樣貌,貧富差距很大,富裕人家使用細緻的彩繪碗盤,小老百姓則使用粗糙的碗盤。
臺灣古早碗盤彩繪圖騰一律純手工繪製,由臺灣早期所使用的碗盤造型、圖案的背後,都與我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碗盤造型、圖案,都十分具有藝術美感,當時碗盤除了以食具使用之外,也不忘藝術欣賞和先民的勤儉美德,由欣賞碗盤彩繪圖騰的內涵,更增添趣味性和教育性。
吉祥自然農場決定收藏這只硘仔碗!
文/施朝祥2017.02.18 于廖廍仔竹圍吉祥自然農場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