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區資源調查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01.jpg

  廖廍子庄有三個內五營,分別屬於本庄公廟龍雲宮、黃帝宮、私人設立的神壇。

   屬於本庄的內五營位於龍雲宮前方左邊,有一用鐵皮搭建小屋子,但這屋子沒有後牆,在小屋子的旁邊插著五營旗,五營旗的內容和外五營一樣。

  在小屋子的前方種有牧草,象徵供神軍之戰馬食用。

  另一邊則立有一桿長長的黑令旗。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斗六大圳小東支線』和十五甲圳分別臥在廖廍子庄前道路的二邊,小東支線只是經過廖廍子庄,但沒有灌溉本庄,它是民國35年以後才建設,那時還沒有什麼重機具,主要是以人力挖掘建設。

1015.jpg

  斗六大圳位於嘉南平原北端,東與清水溪並列,圳水由北而南;清水溪則由南而北,猶如相對而馳的列車般,北與濁水溪成約五十度之交叉,東南為山脈起伏之大尖山,西北漸為平原。

  斗六大圳主要水源河川除清水溪外,尚有石龜溪、大湖口溪、崙子溪、石牛溪等。

  1927年(昭和二年),斗六地方人士,鑒於嘉南大圳之成功,因此便有計劃興建灌溉系統之議,期待從土地改良,促使農業發展,進而繁榮經濟,民生富裕。便開始組織「斗六大圳促進期同盟會」,藉以希望引起地方之重視。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五甲圳』流過在廖廍子庄的前頭,聽它的名字就知道,這圳灌溉了十五甲洋田。

1014.jpg

  十五是量詞,應是約略為十五甲。

  甲是面積單位,源自荷蘭語:akker(田園之意)的發音「阿甲」,臺灣話取其尾音。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臺灣時期,臺灣省文獻會出版《台灣省通志稿卷三》,引用《赤崁樓筆談》:自紅夷至台,十飲之地,名為一甲。

  雍正九年(1731)定,凡七年以後新墾田園,按照同安下沙則例化甲為畝,每甲折內地之弓步計十一畝。就是希望把甲這個單位換成畝,但是台灣民間一直沒有改變這個習慣,還是用甲當面積單位。而直至清未雲林采訪冊上,還是使用『甲』。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我就很好奇,廖廍子庄的水圳水何處來?

1012.jpg

  鄉人在此取水、洗衣、用此水灌溉洋田,我也在圳抓魚、抓螃蟹、抓青蛙、抓魚……,很多美好的回憶都和這圳有關係。

  姐說:她年紀很小時就要洗衣,衣服一不小心就會被水流走,常常要追著就水漂走的衣跑。

  大伯母說:以前一早就要到水圳取水回來過濾,如果太晚去,就只能喝別人的洗衣的髒水。枯水期才取用井水,取用井水是比較辛苦的事!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廖廍子庄的信仰中心為龍雲宮,宮中主祀為中壇元帥三太子,中壇元帥三太子的金身已過百年,在龍雲宮未興建之前一直就住在我曾祖父廖入的家的公廳中。

102.jpg

  日本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後,調整對台政策,並且在台灣推行了一系列強制同化的政策,皇民化運動便是這種環境下的產物。1937年以後開展「台灣人家庭正廳改善」運動以及「寺廟整理」運動,推廣種種敬神崇祖的皇民化運動, 提出「國有神社,家有神棚」的口號,並在全島進行「一街庄一社」的神社建造計畫。同時也進行全台家家戶戶「奉祀神宮大麻,設置神棚」的運動,壓治台灣人的漢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

  此時,公廳中的中壇元帥三太子金身有了焚身之難,為了保住中壇元帥三太子金身,廖入將其金身放在鐵柀製的油簍中,並將其藏在庄外的草埔中,直至二戰結束才又將其金身迎回公廳中。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廖廍子最老的土角厝的門楣上,刻著醒目的大字:“清河衍派”。雖然它刻在很醒目的位置,而此地人,卻不常注意到它的存在,新建的房子當然也就沒在讓這些中原地名出現在門楣上。

  清河衍派大概是最可以敍說廖廍子庄了!廖廍子庄以張廖族人為主體,在配上一些姻親的外姓組成了整個聚落了。

P_20160625_104615.jpg

  張廖一派之由來是因廖氏入閩祖先傳至廖三九郎時,僅有一女,故由張愿仔入贅廖家,婚後倆人只生一子,因此張氏兼挑兩姓,獨立張廖一派。亦即一般所稱「廖皮張骨」、「活廖死張」,在世時是姓廖,但死後則歸張。因此,其後代子孫以張廖同宗,世不通婚,至今仍在戶籍上書廖,而神主、墓碑卻刻上張姓。

  堂號據說是人們為了記載自己姓氏發源而設的標誌。「郡」是古代行政區的單位(下設有縣),它是百家姓堂號的起源地。因為「堂號」一般來自祖先發跡的郡名,所以也叫「郡號」。華人先民用郡名(或縣名)立「堂號」,在地理方向可以辨認同一代的宗親,在時間方面更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捶手可得的資源,風力就是最典型的能源,沒有燃料問題、不會產生輻射與二氧化碳等公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沒有能源危機、建造費用低廉、•技術門檻低、成本低、土地佔用小、兼具觀光作用。

 

  一般為了獲利所生產的風力發電機,著重於效能高、機組大型的機型,這必需要找到適當的地點,進行高資本投資,對於一般的家庭或社區在推廣與發展極為困難。

  民間諸有技能者則自行研究組裝,一般可以分為以馬達或其它類型發電機來作為風力發電機組和自行組裝研究風力發電機組。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60625_113750.jpg

  廖廍子庄中營將寮位於本庄入口處,如果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中營將寮位於庄頭,而南營位於庄外,是很奇特的佈局。但當年在開庄時,這位置是在頂庄和竹圍仔的中間,算是真正的中營,隨著竹圍仔聚人口流失,如今中營卻在庄頭,而南營卻外庄外的狀況。

P_20160625_113646.jpg

P_20160625_113702.jpg

P_20160625_113710.jpg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60625_112818.jpg

  廖廍子庄西營將寮位於本庄中間的灌溉溝旁,廖廍子庄分三個部分頂庄、下庄和竹圍仔,而西營所在位置正好在頂庄和下庄的分界上,如果從現在的眼光來看,西營比較是接本庄聚茖中間位置。

P_20160625_112858.jpg

P_20160625_112919.jpg

  西營將寮以磚瓦營建,如同小廟一樣,高度約一人高,於營厝仔正面內牆彩繪西營元帥及侍者三人,右側則彩繪馬一匹,左側則有兵器槍、大刀、槍各一,門聯上聯為『顯英靈利及後世』,下聯為『現威武任職先鋒』,撗批為『西營大將軍』。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60624_102027.jpg

  廖廍子庄北營將寮位於庄尾是,廖廍子庄看起來就像一條地瓜,北營將寮就在地瓜的最未端,以往庄子裏的人要到斗南時會從庄尾往北走,走到會社(斗六糖廠)的五分車搭車到斗南車站。早些年前那時北營將寮附近還有一頭水牛,那水牛總是躺在地上不斷地在那邊咀嚼從瘤胃收縮重新進入口腔的食物,不時地擺動尾巴逐趕蒼蠅。那大概是廖廍子最後一頭水牛吧!

P_20160624_102108.jpg

P_20160625_113146.jpg

  北營將寮以磚瓦營建,如同小廟一樣,高度約一人高,於營厝仔正面內牆彩繪北營元帥及侍者三人,右側則彩繪馬一匹,左側則有兵器槍、戟、丈入蛇矛各一,門聯上聯為『萬古光聲垂宇宙』,下聯為『千秋鋒銳福生靈』,撗批為『北營大將軍』。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_20160623_181022.jpg

  廖廍子庄南營將寮位於竹圍仔公墓旁,竹圍仔在以前據說有七戶,但二十餘年前落居於此時,只剩二戶,如今只剩我家一戶,竹圍仔廖廍子庄是最接近石牛溪畔。

  剛住在此地時,我記得那個將寮是中營,不知何時改旗換戍變成了南營。南營將寮以磚瓦營建,如同小廟一樣,高度約一人高,於營厝仔正面內牆彩繪南營元帥及侍者三人,右側則彩繪馬一匹,左側則有兵器槍、戟、錘各一,門聯上聯為『行陣當光能鼓勇』,下聯為『實區常藉得安居』,撗批為『南營大將軍』。

P_20160623_180943.jpg

P_20160623_180952.jpg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林鄉文史工作者著手整理顏思齊拓台相關文物古蹟,300餘年前顏思齊登台並於水林鄉設10寨,對缺少觀光景點的水林鄉而言,是發展觀光產業的一大契機。

  明未,顏思齊與鄭芝龍以日本平戶為基地航行各國,從事海上貿易經,後與日本幕府爆發激烈衝突,二人與部眾等人密謀起義,不料事機洩露,為了逃避追殺,只好駕船逃逸。兩個人便率領了部眾三千眾人,由李旦接管船務後於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南渡至大員,農曆八月二十三日從黑水溝(台灣海峽)外傘頂洲溯笨港溪在后寮(今水林鄉後寮村)登陸,開始紮營設寨開墾屯田。

文章標籤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林大埤是酸菜的故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一顆顆新鮮芥菜在大埤加工成酸菜絲、福菜、梅干菜、蕾心,行銷海內外,產量佔全台灣80%。

§雲林日常§一群關心雲林的囝仔的相片。

  雲林大埤也是三山國王信仰的重鎮,鄉內大和街三山國王信仰圈涵蓋北港溪流域--大埤、斗南、古坑、大林…等八鄉鎮五十三庄頭。
  相吉良哉《台南州祠廟名鑑》記載,大和街三山國王廟是嘉慶二十四年(1819)由張元基等人向五十三庄信徒募資八千五百圓銀兩興建而成,信徒人數約有五萬人。
  當地人津津樂道的是廟內有一塊嘉慶皇帝御賜的匾額「熙朝柱石」。這塊匾在日治末期曾被鋸來當防空壕的門板,所以,你會看見「柱」和「石」兩個字中間有明顯的接痕,而原來的下款文字剝落殆盡,僅上款書寫著「嘉慶癸酉年季夏月榖旦」。
  癸酉年即嘉慶十八年(1813),由此可見,三山國王廟最晚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而非祠廟名鑑所說的嘉慶二十四年(1819)。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