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依據民國五十八年(1969)《廖氐大族譜》的記載,文中提到張廖宗族有七條祖訓,節錄如下:

224.jpg

  孔子言教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春秋修其祖,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事,所以辨賢也,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此三世祖永安公、永寧公、永傳公、永祖公等四兄弟相率向二世祖友來公,請示雲霄賜譜序文,以定世系,並將崇遠改為繼述以來,春秋二祭,莫不陳其竹籃,八臺為榮,鹽醬以佐時食,懸燈以光雙桃,祭畢,乃闡述七嵌之訓,問事必求長輩之言,是敦厚以宗禮,俾人潛移默化,為敦親以睦族者也……

   大明萬曆十六年戊子仲春望日於 五世祖諱道行公前告祝

   拈字 七世孫 坦溪

   焚香告祝 八世孫 繼志 繼遠 繼塘 繼松 繼園 繼橋 

   演繹 八世孫 繼忠

   圖書 八世繼富

   大清順治元年甲申歲 十世上貤抄書交與遷籍族親為後日憑據姓張姓廖隨意

 

  文中提到張廖宗族在明朝萬曆十六年(1588)於五世祖道行公神龕前將宗族祖訓明確記錄下來,請順治元年(1644)張廖十世上貤傳抄「七嵌祖訓」後,流傳至今。

張廖姓的「七嵌祖訓」內容

第一嵌:生廖死張,故曰張廖。

  「生存姓廖」,戶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屬之,「逝世姓張」,神主、墓誌、祭祀、神鬼屬之。

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無類。

  牛犬獸類也,知主之恩,況於人乎,不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於人也。獸類知恩,人獸雖異,而靈性知恩則同,故曰無類。

第三嵌: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臺。

  古制養子為嗣,但未有養孫。廖三九郎收廖元子為養子,但元子因族人諍訟之事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猶虛。因此三九郎希望孫廖友來「得正祀位」,而此事獲得邱高太祖妣的認同:「子孫孝順,母祖慈愛,竹籃為轎之樂,猶勝八臺(八人抬之大轎)。」,而友來也奉行遺命,是謂一嗣雙祧,自立一族,以光「張廖」門楣。

第四嵌:嗣續為女,繼紹為先。

  無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張固然也。如獨生子,則生身之父無歸宿,待子生孫,需先繼生父,為當務急,嗣女須書「張廖媽」以明由來,婿歸本姓,例不入張廖之祠,此繼絕為人道之始也。

第五嵌:制無苟且,恐生戾氣。

  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氣之兒,乃胎教攸關也。守制前有孕,須求束帶以資分別,帶以布束腰,布長與柩齊。

第六嵌:堂教修譜,敦親睦族。

  祠堂非祇鰥祭祀,實乃教育子孫,使知遺訓,並知修譜,以明房派分布情形,引發敦親睦族之心,紀念宗功祖德之偉,旨在育英而兼禮教。

第七嵌: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遷籍外出,姓張姓廖聽其自便,然必須修譜,庶幾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譜之宗旨也,子孫分布雖遠,序譜一查,天下猶一家焉。

  

  相傳張廖姓傳到第五世時,有廖道文和廖道行兩兄弟,在官陂溪口村建溪口圓土樓於匯流之處,溪口圓土檈中央有一座五世道文公、道行公的兄弟的祖祠,分上、下落,兄得上廳,弟得下廳。據風水先生說,得下廳的要外出,方能興旺。所以張廖道行派下子孫,每一代除少數留下守祖外,其餘大多外遷,一部分移居臺灣,又有一些遷徙日本等地。

  溪口樓依據詔安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所立碑文稱其建于明建文二年(1400),但《张廖氏族谱》則認為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大楼平面呈圓形,直徑98米,樓高3層,樓圍由64個開間组成,外墙厚度2米,墙基用大石疊砌,墙基以上用生土夯築而成。樓東、西兩面開門,大門用10公分厚的整塊木料拼接而成,門板上再包一層厚厚的鐵皮,既堅實又耐用。門頂上還装有水槽,以防火攻。大樓正中套建了一座具有巧個開間的四方小樓(俗稱樓心屋),小樓的南面還築有6開間的一排屋,整棟大樓的開間達到85間。[1]溪口樓門前台階有七嵌,為了後代子孫謹記張廖姓「七嵌祖訓」。

  可惜,溪口樓在2006年遭受強烈熱帶風暴碧利斯大水襲擊摧毀[2]

20170201.jpg

文/施朝祥2017.2.2 丁酉年正月初六 于吉祥自然農場

後記:關於溪口樓七嵌神訓,並不見於其它族譜,故有人懝其真實性

[1] http://tianxiakejiaren.cn/portal.php?mod=view&aid=9

[2] http://www.hxkjw.com/read.php?tid-3463.html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