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我當第一代往上數五代,楊雲梯是母系的來台第一代祖先,居住在同為芙蓉堂楊氏族人的溪墘厝庄(位置在如圖紅色圈所示處)。

20160811River.jpg

 

  溪墘厝清末時散迭,在清倪贊元編纂的《雲林縣採訪冊》中,指布嶼西堡內八莊因溪水衝刷,居民遷徙,地成荒埔,實存五十三莊,又指出溪墘厝莊今廢。就《雲林縣採訪冊》而言,溪墘厝莊是因為溪水暴漲,河川氾濫而將溪墘厝莊衝刷而毀。

  但楊氏族人卻流下楊縣令敗庄傳說:嘉慶皇帝知道楊桂森縣令擅長風水堪輿,在他渡海上任之前,皇帝在金鑾殿上囑咐他到台灣之後,「排排」台灣的地理風水。但「北京官話的『排』,發音接近閩南話的『敗』,」楊縣官銜皇帝之命而來,結果不堪設想。

  原本溪墘厝庄是個大村庄,當時約有四、五百戶人家,楊家那時還有書房,書房外還有蓮花池,是個相當富庶的景象,無奈由於縣令敗地理,當溪墘厝敗庄時,溪墘厝瘟疫大流行,那時候,常常發生今天抬棺的人,明日可能是被抬的人,少數逃過一劫的楊氏族人逃往馬光厝庄(清時名馬崗厝)和大廍庄,而雲梯的兒子就是逃往馬光厝的者。

  那時楊縣令一直敗地理到無底潭(今秀潭),所以無底潭以南沒有敗庄的狀況。

  關於彰化縣令敗地理的傳說,從其它資料得知,其中主角就是嘉慶十五年至十八年(1810-1813)間,擔任彰化縣知縣的楊桂森。

  楊桂森,字蓉初,雲南石屏州人,嘉慶四年(1795)進士,以翰林散館授南平知縣。嘉慶十五年正月,調任彰化。彰化縣城原先植莿竹為城,楊氏集士紳捐資十四萬,將彰化縣城改建為磚城。建寨八卦山上,名曰「定軍」,以俯瞰城中。十六年重修學宮,始制禮樂器。又手定白沙書院學規,使諸生知所向。十七年(1812)兼署鹿港同知。鹿港街尾,溪流沖決,崩壞甚多,桂森捐俸倡造,更築堤兩旁,由是鹿港無水患。里人德之,呼為「楊公橋」。以終養去;去後,民思其德,入祀本邑名宦祠。

  從史料中,知楊桂森在任職縣令期間對地方頗有貢獻,重修彰化儒學宮、捐資改建彰化縣城為磚城、於王功興建媽祖廟福海宮、捐俸建造鹿港的利濟橋,使居民不再受水患之苦,以及倡議撰修《彰化縣志》…等,算是對地方相當有貢獻的好官。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在彰化、雲林各地,常常聽到野史流傳著「楊知縣敗地理」的傳說。

  楊家族仍在溪墘厝庄舊址仍有土地,當初屋舍的地基乃可以明確地指出來,那地基的土和旁邊的土地是不一樣的,顯然溪墘厝庄並沒有被溪水衝刷,地成荒埔。

  那溪墘厝庄為什麼敗庄呢?是否真如傳說一般是被楊桂森縣令所毀呢?

 

施朝祥2016/08/11整理于廖廍子

 

口敍:楊金柱

參考資料:

1.清倪贊元編纂的《雲林縣採訪冊》

2. 周璽修《彰化縣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深度文史之旅 社區小故事
    全站熱搜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