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美族自稱是「吃草的民族」,但隨著時代變遷,野菜飲食文化漸漸消逝,這一、兩年在公部門、原住民努力下,讓野菜大復興。不少阿美族人投入野菜保種、成功契作,野菜也受到消費者喜愛,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今年預計出版第一本野菜料理書,讓消費者在家就能輕鬆做出野菜料理。

花蓮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向部落長輩學習野菜的採集、料理方式。圖/邦查農場提供

阿美族「綠的都能吃吃看」

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研究員林泰佑表示,阿美族幾乎是綠色植物都能吃吃看,甚至被認為是野草的植物,也常是阿美族人的桌上佳餚;不過,隨著部落原住民到城市工作,野菜採集知識無法傳承,許多年輕人不識野菜,也不會採集。

 

因此阿美族人近年投入野菜保種,留下傳統智慧,花蓮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表示,已經規畫4分地來保種野菜,努力傳承阿美文化傳統。

葛鬱金是野菜復興成功的代表。圖/本報資料照片

葛鬱金成功契作 土人參熱賣

葛鬱金是野菜復興成功的代表。林泰佑說,葛鬱金過去是阿美族人常食用的作物,他拜訪部落時發現,部分阿美族人的家門口就種植葛鬱金,原來這是天然的勾芡物,目前農民與廠商契作,成為製作麥芽糖的天然成分。

 

野菜也逐漸發展為具規模的產業,不少阿美族人從過去採摘野菜,轉為種植野菜。像是百大青農的柯春伎,會帶著她種植的番杏、土人參到台北的市場賣,頗受消費者歡迎,每次約可賣到數千元。

 

阿美族的野菜中,以山蘇最受一般大眾喜愛。花蓮農改場副場長范美玲表示,山蘇原是長在樹下的蕨類,目前已有數百公頃的種植面積,不僅供應當地山產店,也送到北部地區販賣。

 

花蓮農改場預計今年推出野菜料理書,請來專業廚師設計食譜,在家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野菜料理,書中預計介紹十多種野菜食譜,如:山蘇、過貓、赤道櫻草、翻信、土人參等,都是目前消費者較能接受的野菜。

 

阿美族學童學習烹調傳統野菜翼豆。圖/花蓮春日國小提供

過度烹調 失了原始苦味

阿美族人愛吃苦,除了廣為熟知的龍葵、山蘇、土人參、過貓,還有比苦瓜更苦的輪胎茄、草味較重的牧草心等,都是阿美族人常見的傳統飲食。

 

春日部落文化照顧站督導黃郁惠表示,阿美族人處理食材,通常只是簡單調理後,直接吃食物的原味,因為野菜通常都具苦味,因此傳統阿美族人習慣也喜歡吃苦,或是灑鹽直接吃。

阿美族學童學習認識野菜,圖為翼豆。圖/花蓮春日國小提供

近來,不少餐廳的風味餐為了迎合觀光客口味,野菜料理多透過配料、鹽炒、醃製等方式減少苦味,連阿美族的年輕孩子也愈來愈不耐「吃苦」。

 

黃郁惠表示,春日國小推廣野菜飲食文化,孩子除了學習認識野菜,也要學習烹調及品嘗傳統的野菜料理,保留住阿美族人嗜苦的舌頭。

聯合報/董俞佳 報導
聯合報/柯永輝、翁海玲、蔡欣潔 製作
主圖/花蓮春日國小提供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