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荷蘭治台時代,台灣的糖產業就有強烈的輸出傾向。清朝取得台灣後,台灣糖的輸出貿易對象僅局限於中國大陸,被具有高度的壟斷性與世襲性的郊商把持。

20170213a.jpg

圖:天津條約簽訂,1858.6.26 可說是臺灣開港紀念日,將台灣編進世界貿易體系,臺灣和世界接軌。出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6%B4%A5%E6%9D%A1%E7%BA%A6#/media/File:Signing_of_the_Treaty_of_Tientsin-2.jpg

  咸豐八年(1858)英法聯軍之役清廷戰敗,簽訂了天津條約,開放台灣的安平港供外國人通商,後來又在附約中追加開放淡水、打狗(今高雄市)、基隆三港。1862(清同治元年)6月,淡水正式設海關通商;次年8月,雞籠開關;打狗與安平則於18645月開關。淡水為本關,其他三口則為分關。清朝政府開放並允許遊歷、傳教,使得外國人士從此得以進入清國治下長期與國際隔絕的臺灣,使台灣編進世界貿易體系。台灣正式開港通商後,各國商船紛紛隨之而來,幾乎包括當時歐美主要國家,除英國、美國之外,還有德國、葡萄牙、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丹麥、日本、澳大利亞、祕魯、巴西等。台灣貿易又迅速擴張起來。此時台灣主要出口的三大商品是砂糖、茶、樟腦,被稱為「臺灣三寶」;進口商品則以鴉片為大宗。

  通商口岸開放後,外國商業資本紛紛湧入,洋行的競爭促使傳統郊商沒落,洋行參與商貿後,就對傳統郊商對商貿經營型態產生重大改變。『洋行就經營方式而言,善用具地緣關係的買辦,推銷洋貨及收購土貨,買辦商介於洋商與傳統郊商之間,經營成本來自洋商,不需如傳統郊商一般負擔社會公益支出,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累積極大的財富,實質上已取代郊商的能力』

  台灣糖在1865年開港前後,出口量約為12萬擔(一擔約等於百斤);開港以後,大批外商湧入臺灣,這些洋商帶著商業資本到台灣開辦商館或洋行,收購砂糖從事貿易,出口市場則擴大到西歐、南北美洲、澳洲等地,出口量在1880年最盛時可達近一百萬擔,為清末出口量最多的商品。

  糖大量的需求和高率潤,促進了台灣南部放棄糧食,全面迎向蔗糖的生產與製作,但是糖廍的設立要考量到用水的需求,要去何處找適合的地點呢?

 

20170213.jpg

【圖 舊式糖廠外觀。1997資料來源:《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雄獅】

  

文/施朝祥2017.2.13 丁酉年正月十七 于吉祥自然農場

 

參考資料:

http://www.seeksunslowly.com/%E5%8F%B0%E6%B9%BE%E7%AE%80%E5%8F%B2

清代台灣的經濟擴張 http://kipppan.pixnet.net/blog/post/52280864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