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

  下午是水資源實作課程,順應水的設計思維與有效方法(簡稱 3S):使其緩慢流速(Slow it)、並像樹枝般展開擴散,均勻分配流出去(Spread it)、而且滲透到地下去(Sink it)。分三組:雨水收集桶搭建、生態池修整及水溝的建置。

  

搭建雨水收集桶

  收集雨水桶的搭建要從選定地基開始,唐敏老師無法分身到三組就先將各組的目標和階段性任務作說明,並三處游走觀察與協助和討論。

  唐敏老師說選定地基開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實,夯實不用全部夯,因為重力結構只有四個支柱部分就可以,並且要注意四個支柱的水平要等高,不然未來收集雨水桶會不小心地就會倒下來!

68474195_2414047195342617_9167958106808778752_o.jpg

 

 

68778219_2414046525342684_5040931501030506496_n.jpg

  每次只要基地有苦力就會出現的小組長帶領大家到指定地點開始實作,把地基找出來最簡單的事情,因為手上有尺這種好工具,但如果沒有尺的時候呢?

  接下來要整平和夯實,整平後大家把磚頭移過來基地,接下來要夯實,但夯實的工具呢?大家相互討論,有人建議用小紅磚、有人認為直接用空心磚,小紅磚面積雖小但是需的力氣也不大,而且可以更局部地完成工作;空心磚面積大重量相當,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

  當然,茂盛大哥也直接在地基上開始腳踩運動,這也可以達到夯實的工能,之後茂盛大哥又找了一根大枝幹,站著就可以實接夯,這也是一種夯實的工具與方法。

  在夯的過程中,又過到往下夯實,土沒有照大家的意思更加緊密的貼在一起,反而往原本地基挖的溝溢出,這要如何決解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邊討論、邊實作、邊修改。

  從整地夯實,到地質紮實穩固做重力平整,到水平儀衡量,到空心磚的堆砌而成……

 

69224002_1348226785325814_408728784607379456_n.jpg

 

 

 

 

 

 

 

 

  天是如此地不作美,在實作在一半時下起雨來,雨並沒有打退大家的心,在雨中終於完成雨水收集儲存塔。

 

水溝的建置

  水溝顧名思義就是水的道路,在荒野中,水會任性地找出路,往周界的最低處流,如果周界都比較高,就會慢慢填滿後再流出。在重力所產生的流動和流動後的動能也會撞擊較高的擋路者,慢慢地找到最適合最彎延的路徑,產生一種河川美學。這個美學除了產生流體力學的學問外,在數學上還發出另一種讓人驚艷的學問──碎形,一個面積有限,卻有無限的邊長。

68706218_2374857405939700_5860008040987623424_n.jpg

 

 

 

  後來,人們希望水只在指定的地點,最快速的流走最好,於是有截彎取直,之後還讓水不能往下流的水泥水溝等,無遺展現出人們對土地等珍稀資源的重視。但,天地之間有很多難以駕馭之處,降雨量、降雨率越來越難以掌握,水突然間狂暴而來,讓人為設計和原本大自然結構都無法承受,八八莫拉克風為大家展開了大地結構的新課題,原來在某個臨界點以上的水量,會出現新片狀結構狀態。

 

 

  回到原點,空氣中為什麼那麼多水了呢?要如何決解呢?最好的方式是給一條合理的水路,用大自然的資材──樹枝和石頭,唐敏老師表示,她最喜歡用芒草,美觀又實用,取得也很方便。有了仿自然的水溝,水不會向外溢流,還可以讓水往下流入地下,雖然一開始不是很完美,但大自然會慢慢地修飾。

 

生態池修整

  原本的生態池沒有生態概念,只是放了一個有塑膠底部的池子在那,比較像是裝飾品,地點沒有管理好或是放錯地點,當地落葉多陽光少,池底變成黑色泥濘,於是要開始改造。

67929912_2414046892009314_927173745741660160_o.jpg

68334674_513540096063479_3177692108689506304_n.jpg

  先要把生態池的水取出,把塑膠拿掉,用晶化法來重新打造生態池,晶化法就是向水牛學習的方法,水牛喜歡玩水,於是就會自行造水池。此外,還要將池子附近的樹進行修剪,讓更多陽光可以到達池子。

  取水沒有的難度,但是池子裏有魚,魚是生命應當珍惜,有人提出這種觀點,得到大家的同意,花了很大量的時間和勞力護魚。

  在工作快到一段落時,天飄起雨來,雨很大,大家好不容易把水舀出,一下就又裝了滿滿地水。

  雖然有些難過,但是魚送到安全的地方,淤泥也取出來了,未來的人會更方便工作。

 

  大雨很快地讓大家感受到水的力量,水很快地往底處流去,挾帶很多泥土,多麼珍貴的泥土就這麼地流走了!還好有基地的基礎工作,看著基地外的流量和顏色,更是驚人。

 

    心得(紅色眉批)

  實作學習有很多種方法,一是跟著有經驗的人,事先完全規劃好,人力、資材、工具都準備好,然後開始按步就班一步一步作。而這次採取另一種方式,對人力、資材、工具採取彈性,在實作過程中相互研究、討論,還可以自行研發各種替代性工具,老師僅是陪伴和指引方向。不論是那一種學習方式都很好,看到大家快樂地的樣子就很值得了!

  看著大家的實作,我也不斷問自己:我會怎麼作?理論我也懂很多,但在實作上我就必需要有更多的考量,對於一般人的作法,我能理解但無法以用樣的方式來作,我會找到更輕便、更迂迴的方式,不過比較耗時,但有什麼辦法呢?

 (未完待續……)

 

文/施朝祥2019.08.19 于廖廍仔竹圍吉祥自然農場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