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巿江厝里廖廍在傳統上分成三個部分,一是竹圍仔、頂廍、下廍,是由三個家族的後代,其中頂廍的開基祖先廖心悶。

  頂廍的公墓有二座,一座是十三世的廖心悶和十五世的廖順全祖孫合葬的墓,一座是十四世廖日智、吳來夫婦。

1490980878-1843258613_n.jpg

P_20170405_173219.jpg

  廖心悶生於不詳只知是在乾隆年間,卒於道光癸卯23(1843)911日,廖心悶的父親廖平穆,對廖平穆僅知其生於康熙年間,卒於乾隆間;廖順全生於道光乙未15 (1835)年九月初六日午時,卒於光緒乙未21(1895)527日。

  廖日智生於嘉慶17(1812)壬申年516日,卒於光緒6(1880)庚辰年325日,享年68。吳來生於嘉慶21(1816)丙子年221日,卒於光緒4(1878)戊寅年322日,享年62

  由生卒資料和口傳資料大概可以推知,廖心悶早年喪父家貧,約在道光年間帶兒子廖日智、媳婦吳來,從西螺一帶到斗六江厝里柴裡埤旁的廖廍安家立業,種植甘蔗並設立糖廍,糖是台灣對世界貿易的重要物資,糖廍可以算是當時最火紅的產業,沒幾年的時間就賺了不少錢。賺大錢就要衣錦還鄉,廖日智夫婦回到中國福建省詔安縣二都官陂楊桃樹下村省親。

  廖日智的衣錦還鄉,讓親友們稱羨不已,讓隔壁村子圳嶺流村的族親廖古董、廖石頭……五兄弟也到台灣來從事製糖的工作,廖古董五兄弟就住在柴裡埤小給一之二的圳以西之地,並開設糖廍,被稱為下廍仔。

  在清未時,倪贊元所編纂《雲林采訪冊》中記載:「頂廍仔、下廍仔二十九戶、一百二十五丁口。」

  頂廍的二座祖先公墓原本是在柴裡庄的刺仔埔,每年清明要掃墓都需要渡過石牛溪,石牛溪又稱雷公溪,水源豐枯極不穩定.要渡溪掃墓非常不方便,於是在而是在民國75(1986)丙寅年時將祖先公墓遷至江厝里公墓重新安葬。

 

口述人物:廖使和廖銘勳

參考資料:《雲林采訪冊》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