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不斷喊綠色能源,釋放出各種利多,各大綠能大型企業正在涶涎台灣的這塊大餅,但政府眼中只有大企業,不願善用綠能產業之自主、組織化特性,人才就不可能回流返鄉,鄉間社區自然失去活力。在這困境下,要如何走出不一樣的路子,讓能源轉型打破壟斷,讓決策權與工作機會都回到人民手上,且以當地社區草根組織為主體,就地取材,並減少採用會加速地球暖化危害人類生存的能量呢?

P_20180620_182235_vHDR_Auto.jpg

  台灣智慧綠能產業聯盟陳仁達特別來到蓋亞基地和濁水溪綠能合作社朋友分享「社區參與藏電於民」,截錄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工業革命以來的能源型態,其實都是政府集中化及財團化,能源供應逐漸被壟斷,不只是工、商業能源依賴巨大機構,連一般民生所需都毫無選擇。發展綠能產業不一定是靠大型企業,參考歐盟經驗,提出了"藏電於民"觀念,應以在地社區化方式建立分散式能源體系。

  甚麼是能源轉型?什麼是綠能?能源轉型就是打破壟斷,讓決策權與工作機會都回到人民手上,且以當地社區草根組織為主體,就地取材,並減少採用會加速地球暖化危害人類生存的能量。

  目前政府採取財政補貼方式發展綠電,最後勢必得提高電價,增加人民生活負擔。如果補貼能回到草根社區組織,讓社區因而得利,這就是健康的轉型。如果補貼只歸到財團或富人口袋裡了,那就造成劫貧濟富,當然不算是健康的能源轉型,只是另一次掠奪。

  社區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我們要持續深化社區精神,共同面對各種艱難的挑戰。"藏電於民"的內涵是:

  • 1.讓金融機構與民間資金改挹注到社區的草根組織,不能支持大型、寡占型發電企業與社區爭利。
  • 2.由政府與能源專業人才從旁提供協助,與草根社區組織結合成為有機同盟。
  • 3.讓電力系統逐漸轉型,以草根社區組織為核心,就地取電,就地用電,多餘的或不足的,再自大系統或儲能系統調度支援。

  發展綠能要善用當地人力與當地資源,大自然包含農、林、漁、牧、礦,大自然能源無所不在,不是只有地底的煤與油,在原民部落與農村有小/微水力、淺層地熱,靠海村落及漁村有潮汐、潮流與波浪..等各種海洋能,農村還有大量蓄產養殖與農作副產品可發展生質能,都市周邊則富有太陽能與風力。

 

地熱發電

  台灣的地熱發電潛力區,不只存在於目前已知的大屯山與清水、廬山。按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研究,其實是遍佈全省各縣市,綜合潛力遠每年可用能源超過上百億度,可惜台灣不重視

 

微水力發電

  微水力發電潛力也是一直存在,台電公司與農委會這兩年陸續整理出數量龐大的發電潛力清單,並與水利產業發展促進會密切研商未來發展方式,提供政府參考。對於農村與部落來說,這些都是上天賜與他們的禮物,自用並增加工作機會外,還能對外售電。

 

波浪與潮汐發電

  台灣四面環海,號稱海洋國家,但是完全忽略海洋能。以西海岸為例,譬如彰化崙尾一帶,潮差最高時有5.5公尺,平均也有4公尺,光是崙尾東區域每年就有幾億度的潮汐發電能力。從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到台南這幾個沿海縣市,都是潮汐發電優質潛力區,若能串連起來,交由當地靠海村落、漁村或漁會,採取與養殖業合作經營模式,每年能產生近百億度電,穩定支持沿海一帶工商業使用。台灣東岸則有波浪與潮流發電潛力,雖然發電技術還未臻成熟,但離目標已經不遠。

生質能發電

  發展綠能產業還能順便解決環保問題,農村的稻梗與畜產糞水一直是環保的大問題,如果能夠全面導入沼氣發電,就能讓汙染變黃金。根據發電達人陳征宇醫師估計,台灣生質能發電潛力至少50億度,足以提供120萬戶家庭使用,超過屏東縣、雲林縣、苗栗縣、宜蘭縣、嘉義縣、台東縣的總和。如果系統性發展生質能,台灣農村社區用電根本不必再從遠處拉長長的電力線過來。

 

  ╳╳╳   ╳╳╳   ╳╳╳

 

  會談後,濁水溪綠能合作社疇備會成員也達成共視,希望能夠建立「社區綠能櫥窗」,以社區型綠能教育推廣,並打造綠能農、漁、牧試驗場、催生符合在地性並具有特色的公民電廠。

  濁水溪綠能合作社在短期內先舉辦「綠色能源工作坊」和「綠色能源盤點工作」。

  「綠色能源工作坊」將邀請專業專業工程師和義工,讓社區居民認識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如陽光、風、雨、水力、潮汐、海浪、植物、藻類和地熱。和對社區有助益的綠色能源的發展與使用方式。讓學員在邊做邊學習再生能源的理論知識與架設技巧,希望帶動全民參與,讓社區不斷電,並促進能源政策轉型。

  「綠色能源盤點工作」則是對台灣的綠色能源如陽光、風、雨、水力、潮汐、海浪、植物、藻類和地熱等進行盤點工作。

 

文/濁水溪綠能合作社發起人 施朝祥2018.06.20 于廖廍仔子竹圍仔吉祥自然農場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