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溝子埧段瓦厝子小段42號地正在進行土地分割作業,前二天挖土機正快速地把廍子路1號的房子鏟除,把地整平,作為竹圍仔的最後象徵物也隨之消逝……

P_20171003_165643.jpg

  莿竹圍功能上,它們是防禦工事;文化上,是多種價值觀撞擊的邊界;生活上,竹林是食物和工藝的取材地點。刺竹可用以安定土岸防止土壤沖刷崩落,兼有標定地界之圍籬植物,早年多用來栽種於村落、住家之四周,因為竹子有刺,可當作鐵絲網防禦敵人的入侵。刺竹也是重要的竹材、炭薪的來源,也是蓋房屋的建材。古時候,先民為抵抗敵人的侵略及猛獸,常於聚落的四周,種植刺竹林 ,做為防禦工事,另一方面又可以防禦颱風的肆虐,先民將這種防禦方式稱之為竹圍,其作用不比城牆遜色,尤其是小型村落,更是適用,在台灣就有多處地名,叫做竹圍。

  在清朝農業社會時期,柴裡莊陂圳屬於私人產業,渚柴裡溪(今石牛溪柴裡段)水為柴裡莊陂、並引用其水灌溉「廍仔、江厝仔、九老爺莊一帶洋田」[1],之後在接上老江陂圳。

  柴裡莊陂圳周邊種植長滿"倒鉤刺"的「莿竹圍」,除保護埤圳不遭外人破壞外;另一方面利用竹子會產生大量叢生的特性,形成根部巨大的樹頭根系,藉此達到以穩固邊坡功能,並設有看守的人事與空間。

  1862(清同治元)年四月,戴潮春與會眾義憤填膺正式起義。不久,戴潮春順利攻下彰化街建立政權,獲得許多地方響應。六月戴潮春攻下斗六,自踞斗六威福自恣;設有偽官監、宮娥,日事淫佚,並對斗六附近各村不斷要求提供兵勇物,達三年之久[2]。二年後清廷軍隊又在此攻打戴潮春的軍隊,連年的戰亂,讓此地的人口死亡的死亡、逃難的逃難,人丁減損嚴重。

  約莫同時,西螺二崙一帶也因白馬事件引起鐘李廖三姓大械鬪,歷時三年造成三姓族人死傷慘重,為圖生活安定,張廖家族也散到各地,第十六世的廖南山帶著孩子廖春、廖木……等移民到廖廍莊竹圍仔,同行有廖廍莊闊嘴叔及多戶先祖來開墾,同時還有一族搬到竹山水蛙潭,一族搬到斗六鎮南,一族搬到嘉義菜公店。

  廖南山家族在此開墾,除了以農為業外,還兼負起維護柴裡莊陂圳的責任。隨著時代的演變,水圳護堤改由水泥取代,水圳變成國家公用管理,不在屬於私人產業,以維護柴裡莊陂圳為業的家族已經失去原來的功能,如今柴裡埤仍然在灌溉附近農田,而竹圍仔僅剩口頭上的地名,不知還能流傳多久……

 

文/江厝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 施朝祥2017.10.04 丁酉年八月十五 于廖廍仔庄竹圍仔吉祥自然農場

自然農場招農業工作者,意者請來信:guevara4900@gamil.com

 

[1] 林雲采訪冊

[2] 吳德功,戴案紀略(收錄於吳德功先生全集),199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