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啪劈啪劈啪...!」震天的鞭炮聲,踏進江厝里的那一刻迎面而來。

  繼之而來的是撼動人心的鼓聲,隨著鼓聲令人熱血沸騰,鼓敲擊的不只是氣氛,還激盪出上一輩人的生命歷程。

 

18195621_255460584921714_1701800422_o.jpg

  原來是台北慈聖宮來到金熙宮進行會香活動,台北慈聖宮的主祀神是從金熙宮分香火出去的,所以這個會香活動,就像是傳統女兒回娘家的意思。而負責在一旁演奏迎神曲的,是江厝里內的鳳山館,由江厝里居民自發性組合而成,根據江厝里鳳山館的成員說:全是因為他們夜晚沒事情做,所以才有這個鑼鼓隊的產生。

  鑼鼓隊裡主要有幾個樂器,分別是小鼓、通鼓、鑼、大鈸、小鈸、小鑼,而控制整場節奏的便是通鼓,負責通鼓的是劉火生先生,他打鼓有三十年經歷,是因為喜歡這種宮廟的鑼鼓樂,因此拜師學藝,他說:「就想為神明服務阿!信仰問題啦!有那個心想要出來服務這樣子。」

  劉火生先生原為新竹關西人,在古坑及斗六拜師學成之後,因為工作關西而來到江厝里,為宮廟服務了五十年,從他開始學習鑼鼓樂到真正出師出團,耗費了五年的時間,從不會到會,而不僅僅是通鼓,其他的樂器他也必須要學習,師傅說他第一次出團時所使用的樂器不是鼓,而是大鑼,而鼓在每一個不同的步驟都有不同的打擊方式,有開路鼓,黑旗鼓……等,抬神轎時或是將爺在走路時都有不同的打擊節奏,師傅的回答的很詳盡。

 

問:「是友人介紹師傅讓你拜師嗎?」

18175376_255460211588418_1892205357_o.jpg

答:「沒有啦!那時廟裡再招募打鼓的,我就去了阿!晚上的時間去學。我們這一代是鳳山館,以前是由鳳山館的老師來教,五、六十年有了。平常打拳、舞獅都有,因為現在鑼鼓隊都是老年人,沒有年輕人,看有沒有辦法找人來學鼓,畢竟廟會是一個傳統文化嘛,不要讓他失傳,後繼有人這樣。」

 

  在問答中,可以聽出劉師傅很希望能將自己的學藝傳承下去,但是苦於現在的年輕人都往都市去發展,真正留在江厝里的年輕人寥寥無幾。

 

問:「有沒有想過在附近的小學教?

 

答:「一般學生就沒辦法,它們長大以後就各自往外發展了,在地的有工作的才可以留下來成為團員,為宮廟服務。」

 

問:「那在打鼓的時候,鼓的大小或種類有分嗎?」

 

答:「大小沒有分,就是每一個武館的鼓打得都不一樣,現在都混合了,現在所有武館的鼓都混合下去了,鼓有很多種啦!現在就武野館的啦,振興社的啦!鳳山館啦、 勤習堂的啦!現在都混合了,但那節奏都差不多。」

 

問:「那個節奏是只有固定一種嗎,還是會變呢?

答:「不一樣的場合會打不一樣的鼓,譬如說走路時的鼓、神轎時的鼓、還有將爺那種的,但都大同小異啦!打起來都差不多,節拍不一樣而已啦。」

 

  劉師傅很熱情也很熱心的回答每一個問題,但是從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對這項技藝即將失傳的惋惜,應該說,從師傅的回答中,我看到了現在老年化社會的極端現象,老年化社會老去的不只是人的年齡,還有許多伴隨這些老人們許多年的生活智慧、生活經驗,這些都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加,即將消失的寶藏,時代不一樣的他們,曾經苦過,也曾經走過那段影響他們一生的某個決定,劉師傅秉持著自己熱愛宮廟,想為宮廟服務的心,踏入了鑼鼓樂的行列,花了許多的時間去摸索去學習,為這項技藝奉獻了他大半的人生,他不後悔做這個決定,但他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鑼鼓樂的美好。

(圖文/張心愉 責任編輯/施朝祥)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