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月22日下午東海大學「台日交流實踐-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課程學生參訪「以勒農場」

(一)台日交流實踐-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_999.jpg

(一)台日交流實踐-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_2006.jpg

(一)台日交流實踐-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_2128.jpg

(一)台日交流實踐-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_2199.jpg

(一)台日交流實踐-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_2247.jpg

(一)台日交流實踐-農食育中的語言實踐_5885.jpg

  林以撤牧師為了讓原鄉部落的教會能夠永續的發展,幾年前就開始一直關注部落發展的契機和願景在哪裡。

  林以撤牧師看見部落產業的限制,傳統農業被蔬菜、水果的盤商控制住價錢,導致傳統農業無法突破發展。大部分農家一整年辛勞工作,沒有太多的收入,若是扣除農業資材、肥料、農藥等費用,再以一年12月來平均計算,根本是達不到最低工資的價錢。況且這樣的計算,尚未包括所謂的工錢呢(砍草、打藥的工錢)?

  另外,目前原鄉部落有心要從事農業的青年根本是少之又少!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工作粗重又賺不到什麼錢。所以很多青年鋌而走險,開始上山採牛樟芝,甚至是砍牛樟樹、檜木等賣給在外地的商人,一開始一兩8000元,到現在一兩3000元,讓很多年輕人躍躍欲試。習慣這樣的「工作」之後,許多的壞習慣也跟著來到,像是上山五、六天,下山休息打混一個禮拜,然後等到沒錢了再上山冒險。而平時的喝酒聊天更是越來越平常,最嚴重的是少數年輕人被商人以毒品控制,不得不砍、拉回來更多木頭來販賣,即便被警察單位逮捕入獄,之後還是繼續重操舊業。這樣的戲碼,目前在原鄉部落到處可見,那麼部落教會未來的光景在哪裡呢?原鄉教會的經濟和人力資源若是百分之八十是倚靠務農的會友,那麼教會要如何協助這些農家的信徒呢?原鄉部落的教會目前倚靠著「姊妹教會」或是外在資源的協助才能夠維持教會的發展,這樣的比例是多少呢?

  一切的資源都只是暫時的,教會的發展必須要靠自己先站立的穩,才能夠談中、長程計畫,也才能期待所謂的「願景」。而以目前人口普遍外移的偏鄉地區來說,原鄉部落型的教會,願景何在呢?這些問題正是士林教會所遇到的狀況!

  有見於此林以撤牧師開始「不務正業」,和齊民村農業小聚會的Andy學習「自然農法」,以養雞、種菜農牧合一永續循環的自然農法,林以撤牧師親自來實驗、耕種,鼓勵部落農家以無毒的栽種來走入有機蔬菜販賣的領域。之後,農家以信仰良知出產健康活力的蔬菜,對抗目前黑心食品滿天飛的台灣社會,並且訂出合理的價錢,或許能夠增加農家收入,留下青年願意務農。

  另外,自然農法兼顧友善土地的理念,在信仰上我們做好上帝的好管家,把上帝給我們管理的土地,永續經營下去。而這樣的農業也可以多重來經營。這樣的作法是要將部落教會最大的優勢啟發出來,那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那就是「土地」!因此,教會設立「以勒農場」作為自然農法的耕作示範區,感謝許多的天使在背後贊助支持這樣的理念!

  萬事起頭難!為了要尋求原鄉教會的自立發展,林以撤跳脫傳統教會的角色,每項事工都會是一種新的學習,有著契機、危機、轉機。去年杜鵑颱風強烈的風力將農場裡的五個小溫室全吹垮了,原本已經開始要耕種、養雞的工作又得重新開始,這就是務農的辛苦!

  然而,只要是方向正確,「以勒農場」就應該繼續向前,沒有退步的理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如今已有初步的成果。

(文/施朝祥 圖/黃裕倉)

arrow
arrow

    吉祥農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